快好知 kuaihz

告别“摸着石头过河”,学校教育方能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的实施高效地遏制了校外培训在资本作用下的疯狂扩张以及培训焦虑的蔓延,后“双减”时代,重构良好的教育生态将成为“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小学校是重构教育生态的关键力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到应教尽教、学足学好,实现“提质增效”,能够缓解社会焦虑,降低校外培训冲动,对重构教育生态、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思想上很主动,行动上却很被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唯分数”“唯考试”的惯性作用下,学校对如何“提质增效”还很茫然,“摸着石头过河”成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常态。

推进“双减”落地见效,实现教育“提质增效”,中小学校一定要尽快结束“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引导广大教师进入专业人做熟练事的教育教学新常态。

要建好“两个课表”,落实“教什么”。目前,课后服务已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服务不是课堂教学的“补丁”,要进行整体设计。基于此,中小学校要建好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两个课表:一方面,要确保国家规定课程开齐开足开好,不过度依赖课后服务,陷入“课上不足课后补”的怪圈;另一方面,要根据教情、学情、校情,在补习、辅导、答疑的同时,将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排进课表,不断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提高课后服务的适切性和针对性。

要制定“工作手册”,落实“怎样教”。中小学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双减”“五项管理”及为中小学师生减负等有关政策的框架下,制定基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常规,明确岗位职责目标,细化教育教学任务群,明确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效果”。制定教育教学“说明书”,有助于教师祛除“摸着石头过河”的烦恼,清清楚楚执教,轻轻松松前行。

要明确“评价标准”,落实“如何评”。目前,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还处于“浅水区”,教育质量评价、教师评价还没有完全从“分”转向“人”。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是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基于此,中小学校要从“双减”会影响学生考试分数的忧虑中走出来,建立并实施全面育人、全体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教师评价细则,引领广大教师守正创新,潜心育人。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中小学校要建立教师评价档案,将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工资奖金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总之,中小学校在管理服务上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帮教师做好“加减法”,并建设稳定、安静的执教生态,广大教师才能从容执教、安心育人,书写“提质增效”精彩篇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方  教育方词条  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词条  增效  增效词条  落实  落实词条  告别  告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