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作为教育之本的教师又影响着教育的水平。要发展好教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必须建设好素质高、能力强、数量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涵盖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的15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强师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9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8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79%。有专家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培养更多的硕士学历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要在203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实需要数十万的硕士数以万计的博士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校,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中小学已经吸纳了一批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人才,而且地方教育部门也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通过出台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在职读研,东部地区的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已达40%以上,优质学校占比60%以上,小学占比20%以上。
但是,能否成为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优秀教师,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教书育人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教书育人的意识,知识再怎么丰富,学历再怎么高,也难以成为能力强的好教师。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母机”,要从学生入校开始,既要教授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教学理论,更要提高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夯实基础,从平时的言行乃至仪表做起,培养身教重于言教的意识。
目前有215所师范院校、500多所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这些院校每年培养的百万毕业生不可能都到条件好的东部地区甚至城市工作,大量的可能到中西部地区甚至老少边地区工作。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还不理想,人才不足以致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未来振兴中西部,亟需大量的人才,亟需发展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中央有关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文件出台后,本来师资配备不足的中西部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就更是捉襟见肘。教育的短板亟需补上。以往,我们已经有了特岗教师、定向培养的教师,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启动实施“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强师计划》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期望通过一系列“补短扶弱”的举措,实现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特岗教师待不了多久就离开了,特别是定向培养教师,宁愿交违约罚款也不愿服务满年限。要实现“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一方面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必须解决招进来的教师后顾之忧。中央和地方必须加大投入,建好有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设施的、能够让教师拎包入住的周转房,为年轻教师婚恋以及以后的小孩入托上学、老人照顾等提供便利。《强师计划》多处提及“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对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应该有更多的惠及基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暖心工程,以留住教师。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好,涉及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住建部门等等,各部门必须形成协同机制,勠力同心,为实现《强师计划》设立的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