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抓重点补短板,坚定办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

随着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近年来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显著,但我们却不能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在广大乡村特别是中西部乡村地区,每年都有许多乡村学校因生源的不断减少而被撤并。

乡村学校生源的减少,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城镇化引起的生源流失。当前,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各地都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绩,但作为乡村振兴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短板。相对于城镇学校,乡村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逐渐意识到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性后,许多有条件的农村家庭因子女上学纷纷进城定居,即使条件稍弱一点的家庭,也都租房送子女到县城上学,造成乡村地区生源的急速流失。可以说,快速的城镇化已经成为乡村学校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乡村适龄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保障。城镇化是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城镇化带来的生源流失现象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存在。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的重大意义,将乡村教育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让乡村地区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背井离乡,导致乡村未来发展缺少人力和人才支撑。

乡村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是未来乡村学校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所在,必须不遗余力地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仍然是目前解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必须切实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正常运行和协同发展,直至最后一个学生自愿撤离。

乡村教育要发展,各地必须从乡村学校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在“短板”上下足功夫。譬如,要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加大乡村学校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真正让乡村学校真正“硬”起来;要通过交流轮岗、按需招聘、乡村津贴、教育培训等举措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稳定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质量、有乡土情怀的教师队伍,全面稳妥解决制约乡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难题;要建立城区优质学校对乡村学校的常态化帮扶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和“三通两平台”建设等措施实现城乡学校融合发展;要加强乡村学校管理,督促乡村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育人模式改革和管理方式改革,打造“小而精、小而温馨”的特色办学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地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学点去留问题。当前,一些地区在进行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调整和撤并时,缺乏调研和统筹安排,决策不科学,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谨慎实施撤并工作。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乡村教育的没落,归根结底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城镇化只是加速了其没落过程,办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必须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镇化  城镇化词条  办好  办好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进程  进程词条  坚定  坚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