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部署会,对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下一阶段开展线上学科教学工作进行部署。为规范线上教学行为,北京市教委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一是严格控制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学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天,小学阶段每节课不超过25分钟,中学阶段每节课不超过35分钟,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二是不要求统一集中观看课程,学生可自主安排当日应观看的线上课程顺序。三是不得安排重复性、叠加性学习,凡是选用市级资源的学科,要按照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教师、统一作业组织实施,不再要求学生进行区、校重复资源的叠加学习。四是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其它年级按照精减、分层原则,适量布置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作业。(3月30日 澎湃新闻)
疫情期间,诸多省份已经开始实施线上教学,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教师、家长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强化线上教学管理,确保线上教学效果,在一定区域内将课表搬到网上,将线上教学演化为传统课堂的翻版,甚至采用“双师制”做法,先播放统一录制视频,然后由班级教师实施线上辅导。由于对教师辅导无统一规范性要求,导致学生线上学习时间过长,课下作业负担过重。教师线上教学辅导更是被繁琐的事务束缚,不仅要辅导课程,要线上批改作业,还要上传教学图片、教学资料,较之传统教学,工作负担明显加重。
线上教学是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教育系统针对疫情的积极应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线上教学却舍本逐末,为线上教学而线上教学,徒增师生负担。
北京市对线上教学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切中工作实际,力除现实误区,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也在尽可能地减轻线上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沉重负担。
在学习时间上,北京市明确规定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天,并对不同学段的课时时间作出了具体要求。在源头上减少了学生的用眼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线上教学,学生的“学”才是根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非限制学生的发展。将传统课堂的课程表搬到线上,排得满满当当,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紧张而忙碌的状态,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丧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每天半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要求学生统一集中观看课程,充分信任学生,这是在释放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线上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思考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
线上教学作为特殊时期的新生事物,需要科学的组织,更要杜绝行政化倾向,绝不能将教育质量的焦虑与担忧反映在教学负担上。要让线上教学轻负提质,少些行政压制,多些自主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萌发生机与活力,让教育回归自然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