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课,即学生自己主导,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课程。自习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在课改中,人们都将重点放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很少有对自习课改革的探索。而今,自习课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许多中小学的课程表里,甚至难觅自习课的踪影。
自习课严重缺失,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都被教师占满。没有留白的学习生活,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都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没有自我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自习课回归中小学课堂,开足、上好自习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勿将自习课当成“机动课”。在一些学校,对自习课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尽如人意:考试临近,很多教师会占用自习课,将其变成考试科目的复习课;有些临时性事务需要处理时,自习课就成了首选;个别老师教学进度滞后,就利用自习课进行集体补课。自习课成为“机动课”,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教师应充分认识自习课的重要性,不轻易占用自习课,保证学生上足、上好自习课。不让自习课成为机动课,应成为教师的自觉。
各科作业要适度适量。如果各科教师都布置大量作业,自习课就会成为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自习课上,抽出部分时间完成作业无可非议,但不能全部被作业占用。各任课老师应从“大教育”的视角出发,控制好作业量,让学生拥有主导自习课的空间。
开足、上好自习课。自习课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开设较为合适,每周1~2节。学生开始上自习课时,应安排教师跟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随着年级的增高,每周可增加一节,教师慢慢放手,到六年级时,教师应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维护自习课纪律。到了初中阶段,应加大自习课的课时数,每天1~2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
加强指导,提高自习课质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时指导、实时检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习课的学习质量。教师对自习课的指导包括: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纪律的维护;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指导教师可适当安排专题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综合培养学生设计、操作、分析、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