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政策不落地,教师培训就免不了被吐槽

1月9日,现代教育报刊发的《谁来培训教师,是个大问题》一文提到,从实践反馈来看,一次培训能否收到实效,能否让受训老师们感觉“吃得饱”“吃得好”,关键在于师资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师培训效果的关键”,而“培训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和资质,如何淘汰不合格培训师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所言甚是。

对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该《意见》强调,必须“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之后,在“国培计划”实施和其他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通知中,都特别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到2014年底,教育部建立了“国培计划”专家库,许多省市县也分层建立了本级的培训专家库或培训团队,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对教师培训团队建设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家与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其中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6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

学习各省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发现,多数省份在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方面,也有类似的要求。可见,对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应该说已经取得突破。

然而,从政策、制度走向落实、执行,让优秀的培训师资切实发挥作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比如,如何推进培训团队建设政策制度在区县落地;如何解决中小学兼职培训者的聘请难、使用难、稳定难和提升难问题;如何认真落实一线教师需求,让教师享有培训自主权,等等。

有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北京市正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由“桌餐”变“自助”: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从资金和机制上加以支持;市级教学骨干教师平台上发布了面向全市开放的培训项目,教师自主选择课程和想跟的师傅,重点进行跟岗实践;将是否对区域教育有更多的带动作用作为评价判断特级、市骨干教师的重要标准。

不久前,《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他们对突出自主选学,推动持续成长,提供系列化、递进式的课程菜单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有着强烈的期待。而在与区县培训管理者和专职培训者的交流中,有的表现十分麻木,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则比较焦虑。因此,需要对区县培训管理者和专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让受教师和校长欢迎的好政策、好制度首先能够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可,突破观念上的障碍,并落到行动上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如此,现实中常常听到的诸如“课程内容不落地”“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劳民伤财瞎折腾”等吐槽抱怨才有望得到缓解和改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词条  免不了  免不了词条  落地  落地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