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小学生搞科研,要厘清学习和研究的辩证关系

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批准立项中小学生小课题,将按小学1.5万元/项、中学2万元/项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并不能达到像大人一样的深度,不过有校长认为此举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兴趣。(1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中小学生搞科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仅从青少年科技创新这个层面看,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科技创造发明已呈现出不少成果。让中小学生搞科研,的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兴趣。不过,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在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

中小学生搞科研应该给予鼓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爱好自然,对昆虫的研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了观察了解昆虫的生活,他可以从太阳升起到太阳下山,一直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当他花了三年时间观察雄槲蚕蛾的“求婚”,快要取得成功时,槲蚕蛾“新娘”却被一只螳螂吃掉,于是他从头再来又整整观察了三年,终于得到结果。就因为他对昆虫的痴迷研究,最终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对世界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整天把孩子禁锢在课桌旁,与课本为伴,和练习题为伍,其个性、特长被忽视,兴趣、爱好被扼杀,大脑思维被禁锢,最终被训练成考试巨人,实践创新的矮子。深圳市鼓励中小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并拨付一定经费,其做法值得提倡。它有助于激励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当然,中小学生搞科研也要厘清学习和研究的辩证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思维拓展的关系。学校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模式,注重学生思维拓展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始终坚持,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新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概括;新系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真正做到,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探索者;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实践者;倡导合作,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开拓者;突破传统,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创新者,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二是要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关系。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突破校园壁垒,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自然,开展诸如小汽车摇号、午托班、空巢老人等项目的实践探究,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殊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既培养出考分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的“全才”,又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和“奇才”脱颖而出。

“根深才能叶茂”。科学素养培育和创新教育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切实转变观念,正确处理中小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辩证关系,用课堂学习助推课外探究,用课外探究促进课堂学习,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和强盛发现、培养、储备充足的科技和建设实践人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厘清  厘清词条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词条  辩证  辩证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