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西安某中学初二学生在家习惯说粗话“他妈的”,家长和女儿交流后才得知,该班语文老师常在课堂上说粗话,导致女儿现在也经常说粗话。不仅是女儿,班里成绩拔尖的同学,也受到影响。(11月5日华商报)
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看似只是教师个人素养的欠缺,但学校的不当管理也要对其负责。语言暴力的形成并非偶然,学生的效仿证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学校理应尽早纠正,可如今,直到家长吐槽才引起重视,对此,学校难辞其咎。
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理应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和重心。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的主管教务的领导应当经常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听评课活动,对老师们进行专业引领,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避免跑冒滴漏、逾规越矩的事情发生。报道中的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并非一日,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初漏端倪,不知学校是没有开展“领导听评课”这样的教学活动,还是佯装不知、姑息迁就。
即使学校没有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也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打捞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果班风、学风、纪律等环节出现问题,学校就应当重视起来,追根溯源,查摆问题。
俗话说 “言为心声”,教师长期使用语言暴力往往是其不良心态导致,学校应当多方打探,弄清问题根源,只有查出病灶,为其“动动手术”,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化解戾气,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除了家庭因素导致之外,学校的不当管理也要负责。不少学校受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唯分数是举,采用不当的评价方式,容易使教师心理失衡,再加上管理中缺乏科学民主,不公对待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合理的疏导,最后,只能把这股“愤懑”转嫁到学生身上。
当然,“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努力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尤其是语言文明得体,更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也许家庭生活中有诸多的不顺心,也许学校工作中有更多的不称心,但都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无辜学生的借口。教师应当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激发起他们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这一切都必须借助语言进行,又怎能自甘堕落用如此粗俗不堪的语言呢?
对于自己的教学失当行为,该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地反思自己的问题,不仅要向学校、家长、学生做出诚挚道歉,更要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