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可度越来越高,逐步形成了“以学为主,注重落实,提高效率”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实际教学来看,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往往把自己生成的东西生硬地传授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效课堂强调以生为主、以学习为本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核心,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辅助和补充。学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要服从于学。
首先,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决定如何讲,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课堂的结构和节奏,都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问哪些问题、怎么提问、谁来解答等细节,也要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教师设计问题要关注全体,要有层次,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其次,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事实上,学生的表情就能反映他们的学习状态:面带微笑,目光有神,说明其对这个问题已胸有成竹;面带困惑,目光闪烁,则表示其对该问题没有把握。教师只有捕捉到学生的神态,才能充分了解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表情”。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用眼神、微笑、手势等“课堂表情”传递信息。有效运用“课堂表情”,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
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