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乡村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已经成为影响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解决乡村教育发展滞后难题,要正确认识乡村教学点存续和撤销并点的意义,处理好乡村教学点的去留问题。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国家,地理条件决定了乡村教学点存在的必要性。乡村教学点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有学可上、就近入学,消除城乡义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乡村教学点仍是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乡村教学点的建设和发展。
各地要从乡村教学点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在补齐教学点的的“短板”上下足功夫。比如,改善教学点教育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确保教学点硬件建设基本满足教学需求;通过调剂编制、交流轮岗、按需招聘等方式,重点解决教学点教师缺编问题;保障乡村教师薪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教学点一对一帮扶机制,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空中课堂”“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针对教学点经费不足问题出台照顾性政策,为乡村教学点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虽然高度重视乡村教学点的发展,部分地区的乡村教学点发展势头良好,但乡村教学点与乡镇中心学校、城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还在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教学点撤并只是时间问题,各地要谨慎地做好乡村教学点的撤并工作。
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处理乡村教学点布局调整和撤并时缺乏调研和统筹安排,操之过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各地需要立足县情、校情,从最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尊重广大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撤并工作。
各地必须正确处理乡村教学点的去留问题,真正办好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最大限度保障农村偏远地区适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