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简称“振兴意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出要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振兴意见》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其是《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升级版”。《振兴意见》抓住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两个关键因素,要求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
据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均衡认定县数量有序增长;乡村教师配置更为合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日趋多元,初始配置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学历继续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与城区、镇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加强和改进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大力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如集团化办学、乡村教师“县管校聘”、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走教、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等。
据观察,加强和改进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4”建设策略:“1”指的是城乡学校间组团打包;“4”指的是农村师资的入口、出口、现量和外援。当前与今后的一个时期,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校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需要在《振兴意见》的指引下,坚持问题导向,对“1+4”建设策略进行完善、优化,以支持和保障优先、快速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让党和人民满意。
第一,薄弱学校建设方面,着力解决“组”而不“团”的问题,做好“四个一”。
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是城乡学校、优质薄弱学校之间组团打包的基本方式。前者注重“统筹”,后者注重“成对”,形式上“打包”了,可实质上却没有“抱团”。比如,在有的地方,集团中领衔的学校及校长只在形式上负责,而没有起到“连锁”作用;帮扶的双方也往往应付上级规定的事项,“帮扶”各方都不会深度运作。这样的组团打包,对薄弱学校建设的作为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就需要从决策、管理、师资和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
一是决策一局。“一局”即全盘,也就是城乡学校、优质薄弱学校之间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甚至多对多。通过共同布局、统一决策,实现教育理念认同、发展规划协同、工作计划统一、实施方案同步,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二是管理一体。“体”即共同体,也就是城乡学校、优质薄弱学校之间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干部队伍选用、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一体运行、统一实施,实现同管理、同尺度、共发展、共提高,步调一致地推进共同体学校的各项管理改革举措。
三是师资一家。让共同体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归属感,形成“大家是一家人”的学校氛围。教师安置与调配需服从于共同体学校的协同发展,教师成长与考评要基于统一规划。如对一周期、一年或临时的师资配置,校内外的教师培训选派,校本研修活动组织实施等,进行整体筹划,具体安排上一视同仁。
四是服务一致。扣住“连锁”做好办学治校服务工作,从设备、设施、经费、福利等方面,通过共建共享资源、共谋共用资金,相互支持,保障共同体学校的协同成长、协同进步。除了决策、管理和师资资源外,设备、设施、经费方面也必须创新机制,打破壁垒,一体化使用。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着力解决弱、软、怠、滞问题,做到强、紧、激、活。
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师资补充、师资流动、师资保留和紧缺薄弱学科师资的系统外聘等。目前,这四个方面依次存在弱、软、怠、滞问题,必须通过优化治理机制建好建强农村教师队伍。
一是强守入口,破解“体弱”之病。新入编教师、人事代理上岗教师以及特岗教师是师资补充的三条渠道,这些师资通常被派遣到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不仅初始配置质量偏低,且得不到很好的入职培训,从而导致“体弱”。因此,进入之时必须强化初始质量;进入之初,必须加强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突出“影子培训”和岗位研修,让他们在城区学校、优质学校跟岗研修2至3年,每周1至2天,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是紧住出口,缓解“反常”之行。目前,许多城市和县城为解决生师比日益增大的问题,普遍采用面向在职教师的公开选招或“绿色通道”(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直接录用)等手段,来吸引大量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涌向城市和县城,给农村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为缓解这种反常做法,教育行政部门可出台政策,控制城市、县城选招规模,必要时停止选招。对于城市、县城的教师缺口,可以通过轮岗交流常态化、设立城区特岗教师、优秀师范生实习等予以解决。
三是诱激现量,转变松弛状态。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要部分,但工作时间的增加以及职业倦怠的日益加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性。诱导激励是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良好局面的有效策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改革意见”)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就是很好的激励措施。同时,可通过系统持续的教师培训培养人才,通过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发现人才。
四是盘活外援,改变凝滞现象。所谓农村教育的师资“外援”,指的是那些有志于教书育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以及退休教师等。一方面,要贯彻落实《改革意见》要求,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另一方面,要出台政策,支持向内流通,规范教育系统外专业人员在农村学校的兼职行为;创新机制,灵活施策,极大地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教育的荣誉感和积极性。